“很震撼!颠覆了我对建筑业秦砖汉瓦的传统印象,没想到现在的建造方式已经发展到这么高科技、高效率!”
“感谢代表委员们从深圳高质量发展的高度,提出的宝贵意见建议,我们将持续以科技赋能,为人民群众建造更多更高质量的好房子。”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8月22日,一场“行走行业——代表委员看深圳新型建造”的活动,令十余名深圳市、区级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与深圳市新型建筑工业化与智能建筑相关的行业协会、龙头企业,以实地调研、现场考察交流,“双向奔赴”、共探现代建筑业如何更好响应美好生活所向、书写民生答卷。
为民生“双向奔赴”
建筑,是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建造品质,关联千家万户。如何促进转型升级、提升建设品质、助力人民群众美好生活,是建设行业面临的重大课题,也是人大代表及政协委员们热切关注的重点领域。
当日,在深圳市建筑产业化协会组织下,十余名深圳市、区级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走进了全国首个混凝土模块化高层建筑——华章新筑。在市人才安居集团等单位的引导下,大家参观了新型建筑工业化展厅、项目智慧建造指挥中心及模块化建筑样板间,了解项目在混凝土模块化建造技术、BIM全生命周期交付技术、C-SMART智慧工地系统等应用情况;并前往项目现场,实地察看建成效果,体验感受保障性住房的品质提升。
“华章新筑这一样板项目通过工业化、绿色、智慧、科技的装配式建筑技术,成功打造出了高品质住宅,改变了我对传统建筑业的印象,也对保障房建设更加充满期待”,代表委员们一行在参观完项目时纷纷感叹道。“这也证明了以装配式建筑为代表的新型建筑工业化是为人民群众打造‘好房子’的必由之路”,市人大代表杨勤现场表示。
新型建造跑出“深圳速度”
“与传统建造方式相比,建筑工业化能够持续实现‘像造汽车一样建房子’,在提高质量、提高效率、减少现场人工、减少碳排放和扰民等方面优势明显”,深圳市人大代表、深圳市建筑产业化协会会长龙玉峰介绍道。
记者了解到,“华章新筑”是国内建造速度最快、工业化程度最高的高层保障性住房项目,项目创造了三个“全国第一”:全国第一个混凝土模块化高层建筑;全国第一快高层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全国第一个BIM(建筑信息模型)全生命周期数字化交付模块化建筑项目。项目采用“标准化+工业化+数字化+智慧化+绿色化”建设方案,建设周期仅为传统建造方式1/3,固废排放减少50%,现场用工量减少50%。为此,中国工程院院士丁烈云评委认为“达到世界一流建造水平。”
近年来,深圳市大力推进新型建筑工业化,截至今年上半年,全市新开工装配式建筑 1068.56万平方米,占新建建筑面积比例达到 50.91%,累计装配式建筑建设总规模达到 8086.23万平方米,建设规模和占比稳居全国前列。并逐步形成了“政府引导 +市场运作 +企业作为 +协会助力 +市民受益 ”的深圳模式。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的《装配式建筑发展可复制推广经验清单(第一批)》中,深圳 9条直接经验做法向全国推广,“经验值”居广东省第一、全国第二。”
随着行业持续发展,深圳市持续发布了《深圳市推进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深圳市智能建造试点城市建设工作方案》等重点政策,大力推进建筑工业化与智能建造协同发展。长圳公共住房项目列为住建部首批七个智能建造试点项目之一;深圳市国际酒店项目、深圳中学加装电梯项目等六个项目列入广东省第一批智能建造试点项目。一批建筑业先行企业与信息产业跨界融合、一批科技计划项目创新推进,一系列先进技术持续应用……
从“建造”向“智造”,现代建筑业跑出深圳加速度。
全方位打造“幸福标杆”
“我们推进新型建造方式的主要初心就在于,实现‘住有所居’向‘住有宜居’转变”,活动现场,龙华区住房和建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作为深圳保障房建设筹集主力军,市人才安居集团建设项目全面采用装配式建筑方式,“保障性住房要在品质上下功夫,通过装配式建筑,真正为人才建设高品质的家”,深圳市人才安居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饶少华表示,“近年来,公司不断探索运用BIM、CIM、混凝土模块化技术和分布式光伏发电、全屋智能安居、建筑机器人、装配式装修等新技术,下一步,还将持续着力研究多建房、快建房,建好房、管好房。”
不只是住房,新型建造技术还在学校、医院、办公、酒店、公寓等不同类型建筑得到规模化应用,并不断向道路桥梁、地铁车站、公厕等市政配套设施、轨道交通推广应用,为市民群众的生活、生产打造全方位的幸福空间。
受访单位供图
(原标题《新型建造打造民生幸福标杆 深圳建筑产业化协会举办“行走行业——代表委员看深圳新型建造“活动》)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窦延文)